1、電泳流痕簡介
電泳流痕是汽車涂裝經常發生的缺陷,為防止對漆膜外觀造成影響,需要對產生電泳流痕的部位進行打磨和修補。這不僅增大了電泳打磨工位的工作量,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在打磨過程中對電泳漆膜的破壞還會影響打磨部位的防腐能力,帶來車身早期銹蝕的隱患。由于前處理電泳線采用擺桿運輸方式,車身電泳流痕點數較多,一直是制約現場生產的瓶頸。同時由于流痕成因復雜,偶然性大,一直以來是涂裝最常見同時也是最難解決的漆膜缺陷之一,很大程度影響車間現場正常生產節拍。
電泳流痕又稱二次流痕、二次流掛,是指車身經電泳后在濕膜狀態下的漆膜表面完全正常,但經烘干過程中在車身的縫隙結構處積存的電泳漆液流出滴落在車身其他部位,烘干后剩余的固體份遺留在車身上從而形成電泳流痕缺陷。即因車身包邊或鈑金搭接等的部位存在縫隙,水性電泳漆對清洗后的鋼板浸潤性較強,當縫隙合適時,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電泳漆進入后會積存在縫隙內,即使經過電泳后清洗也很難完全清洗,在烘干過程中急劇升溫時液體表面張力受到破壞甚至出現暴沸,縫隙中的電泳漆液流出而產生流痕,它是影響漆膜質量的重要缺陷之一,在噴涂和干燥過程中垂直或斜曲表面涂膜形成由上向下的流痕或下邊緣增厚的現象稱為流掛,根據流痕的形狀,流掛可分為下沉、流掛、滴流、流淌等。
下沉:涂裝完畢到干燥期間涂層局部垂流,呈厚度不勻的半圓狀、冰瘤狀、波狀等現象。
流掛:過多量的漆料在被涂物的垂直面和邊緣附近積留,固化并牢固附著的現象。在浸涂、淋涂場合產生的涂料流痕。
滴流:被涂物垂直表面上涂膜出現滴狀的流痕現象。
垂流:被涂物垂直表面涂膜大面積的流掛現象。
二次流痕:在電泳涂膜烘干過程中,從被涂物的夾縫結構處產生漆液流痕現象。
底層流掛:底涂層(底漆層和中涂層)因溶劑選用不當或涂得過厚(南北潮推薦您使用漆膜測厚儀)而產生的流掛,涂面漆后流痕更顯眼。
捻向不勻:在噴涂金屬色涂料時因溶劑選擇不當或噴涂過厚,而引起鋁粉顏料的平行排列方向不勻,呈流痕狀,(一般在前翼子鈑和前門板的端面易產生),這種涂膜缺陷稱為“捻向不勻”。
溜痕:在浸、淋漆件或車門等的下邊積漆, 固化后呈“冰溜”狀的流痕,這種漆膜缺陷稱為溜痕。
2、電泳流痕常見的發生部位
在涂裝電泳過程中,電泳后車身部分位置殘存電泳漆液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尤其是在車門的折邊區域、車門鉸鏈區域、車門門框區域、前后蓋壓合折邊位置、前后蓋流水槽等區域。所以電泳流痕主要分布在車身四門兩蓋的周圍,如:車門邊框、車門門檻、發動機蓋折邊處、行李箱蓋折邊處,以及發動機蓋和行李箱蓋流水槽等部位。
3、電泳流痕發生的原因及預防補救方法
1、病因
1)噴涂操作不當,噴槍拿得靠噴涂面太近,移動太慢,一次噴涂得過厚。
2)噴槍設定不當,使用大出漆量的噴嘴配上低出氣量的空氣孔。 噴涂氣壓過低。 噴幅已變小而未相應地減小出漆量。
3)所用稀釋劑與涂料不配套,揮發過慢或使用防潮劑過量,涂料黏度過低。
4)噴涂環境不佳,缺乏適當的空氣流動和溫度。 環境溫度過低或周圍空氣中溶劑氣含量過高。
5)濕碰濕噴涂間隔晾干時間不足。
6)噴涂不均勻,厚處表干慢,如其下部薄極易形成流掛。
7)漆料噴涂于被污染或沾油的表面上,或光滑的舊漆膜上,也易發生垂流。
2、預防
1)應用正確的噴涂技術,先薄噴一道,表干后正常噴第二道。
2)正確設定噴槍,檢查噴槍以確保其功能的正常。 提高噴涂操作的熟練程度,一次不宜噴涂太厚(一般控制在20微米左右為宜)。
3)檢查漆料的黏度及噴涂氣壓。
4)提高噴漆室的氣溫,確保風速正常。
5)選用漆廠指定的正確配套的稀釋劑或一種合格的揮發較快的稀釋劑。 在使用防潮劑的場合避免使用過量。
6)在噴涂前確保被涂表面徹底清潔,光滑的漆面應預先打磨過。
3、補救方法
讓涂膜徹底干固,然后以極細的砂紙濕磨并拋光,或以細砂紙濕磨,并重噴。
1)如初次磨平后,下層漆膜仍軟時,應讓其完全干固后再繼續修補。
2)如垂流仍是濕的而且已可噴涂下一道,用軟刷輕輕刷平垂流,再噴,亦可獲得成效。
4、汽車電泳涂裝出現流痕的原因及預防補救方法
1、裙邊處流痕
因為電泳漆液的表面張力,使得部分電泳槽液殘留在車身內板材縫隙中,車身進入固化烤爐后,隨著溫度上升,電泳槽液的表面張力下降,殘留液下落滴在車身裙邊處而造成二次流痕現象。
解決辦法有:在電泳出產線的瀝水區添加瀝水時間,并且在電泳吹水處要由上而下對車門縫隙進行吹掃。這樣的辦法能夠有效的控制內腔滴水現象,裙邊二次流痕問題得以解決。
2、前蓋棱線處流痕
沿著棱線由上至下呈現流痕現象,顏色泛黃,經過總結并推斷是未洗潔凈的剩余電泳漆在固化烤箱內沿著棱線流下構成的二次流痕。
解決辦法有:加大電泳后UF和噴淋水洗,再調查烘烤后的車身狀況。調查發現這種辦法對前蓋流痕問題的處理效果不明顯,因而需要在電泳后吹水工位用壓縮空氣對前蓋棱線附近進行掃吹,需吹散棱線處殘留的電泳槽液,使得前蓋上殘留的槽液不會沿著棱線聚集往下流,避免了殘留液進爐后劇烈沸騰而留下淺黃色印記。調查發現出爐后,前蓋二次流痕現象減輕甚至沒有了。
3、后側圍流痕現象
后側圍流痕的主要原因在車死后門上部玻璃框內腔中積有槽液,在烤爐內上升段,內腔的積液流出來了,滴落在后側圍上而構成的流痕。在包邊的內板上也能發現流痕問題的存在。
解決辦法:這個問題能夠在電泳后吹水位通過加強吹掃來得到控制。